【案例】结构性“钱荒” 金融业需“纠偏”(6)
时间: 2024-04-20 09:45:11 |   作者: 上海五星体育直播在线观看高清新闻

 

  

  市场关注焦点在于,央行为何“变脸”?从近期有关部门的动向来看,央行收紧资金面的努力,对准的是今年来过快增长的社会融资与迅速膨胀的银行同业业务,二者又指向同一个关键词“空转”。

  多位市场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,央行于6月19日召开了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议,会议分析通报了近期全国货币信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,提出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要求,央行有关官员主持会议并讲话。

  记者获得的一份会议纪要显示,央行官员在此次会议上指出,前一阶段,部分银行对宽松的流动性盲目乐观,对6月将出现的一系列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估计不足(准备金补缴、税款清缴、假日现金投放、补充外汇头寸及外企分红派息、贷款多增等),措施不到位,一些大行未发挥市场一级交易商应有的作用,导致货币市场行情报价大幅波动。

  “一些银行长期从事大规模的同业批发业务,期限错配相当高,给流动性管理带来较大压力。”上述官员说。

  上述纪要并称,由于一些银行认为政府会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出台扩张性政策,提前布局占位;6月前10天,全国银行信贷增加近1万亿。央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(M2)余额104.21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8%,大大高于年初制定的13%的增长目标。

  值得注意的是,前10日70%以上的新增信贷是票据融资。对此,上述官员强调:“一般性贷款增加不多,这被各方认为是信贷空转,银行支持小微企业、三农等实体经济的政策没有落到实处。”

  在上周一举行的2013年城商行年会上,中国银监会主席同样强调:“注意防范不符合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金融创新,防止资金自我循环以及监管套利行为,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。”

  “同业业务增长迅速,资产负债结构风险应予关注。”央行本月发布的金额稳定报告数据显示,截至去年末,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同业10.06万亿元,同比增长26.35%;买入返售资产7.5 万亿元,同比增长55.2%。同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达15.13%,比年初上升1.8 个百分点。

  央行在报告中称,“同业业务的迅速增加,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绕开了贷款规模限制,可能规避利率管制,导致监管指标失真,一些同业资金在体内循环,弱化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。”

 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表示,目前的波动本身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体检,预期近期一些对流动性盲目乐观、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准备不足的金融机构会付出学费,特别是近期在同业市场期限错配显著的机构。

  6月23日下午,央行网站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,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日前召开。会议强调,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,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;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,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。

  本次例会延续了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表态: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、连续性的同时,优化金融资源配置,用好增量、盘活存量,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。

  耐人寻味的是,工商银行于6月20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,该行董事长姜建清表态称,依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,在保持信贷增量合理适度增长和均衡投放的同时,更看重存量贷款的周转,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。

  申银万国分析称,在目前情况下央行可干预手段上,能够比较长期性解决银行间流动性紧张的只有通过降准手段,可以在释放部分流动性的同时,降低后期法定准备金对流动性冻结的累积效应,但与政策基调不符,预计眼下实行可能性不大。

 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日前公开表示,央行坚持不救市,是要商业银行更审慎地对待风险控制、改进流动性管理。她并称,从中国经济目前的现在的状况来看,降息难以引导资金从金融体系流入实体经济,对刺激经济稳步的增长的作用有限。

  在此前一些接受本报采访的经济学家看来,新一届中央政府的政策思路是以改革为重点,通过改革调结构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对出台短期刺激政策的意愿减弱。

  “央行近期的操作可能有更深层次的信号意义,即表明决策层对待经济放缓的容忍度大幅度的提高。”瑞银证券预计,如非出现重大外部冲击或经济提高速度大幅加速下行,央行可能维持目前的政策基调,不会降准或降息。

  6月中旬以来,“银行间隔夜拆解利率”这个十分专业的名词开始不断通过媒体进入公众的视线。平常在人们眼中最不“差钱”的大型商业银行开始加入借钱的大军,银行的钱不够用了!就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出现紧缩局面的同时,沪深股市也开始全线下跌。

  这让很多人想不明白,过去20多天里出现的“钱荒”现象,居然是在全球货币供应量最多的国家里上演。在中国这样一个储蓄率如此高的国家,银行居然缺钱,只能说这并不是总量上的钱荒,实则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。不是没有钱,而是钱没再次出现在正确的地方。“钱荒”现象的背后,折射的是金融的“异化”:原本是从金融业到制造业的信贷业务,在通过一系列加杠杆的金融运作后,变味为从金融业到金融业的资金业务;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,变成了“钱生钱”的虚拟游戏;在银行体系到处蔓延的“钱荒”表象之下,是实体经济不断失血的恐慌。

  专家指出,在本轮“钱荒”中,央行没出手救市,看似是一种消极行为,背后其实有着更为主动的战略性选择。从一定意义上讲,这是政策的主动调控,是中国政府收紧对影子银行的控制、限制银行打理财产的产品、控制社会融资总量的举措的延伸。这将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,更有助于改变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用太多资金,挤压实体经济的状况。

  国务院总理近期三度提及要“激活货币信贷存量”,彰显出停止扩张性政策、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意味。“用好增量、盘活存量”,慢慢的变成了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一项总方针。


联系方式